亞盛醫藥耐立克®胃腸道間質瘤領域研究進展在國際權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

    Tue, 25 Nov 2025 10:35:00

    A- A A+

    這是迄今為止針對一個GIST罕見分型的最大規模前瞻性臨床研究

    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和中國蘇州2025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致力於在腫瘤等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亞盛醫藥(納斯達克代碼:AAPG;香港聯交所代碼:6855)宣布,公司原創1類新藥奧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治療胃腸道間質瘤(GIST)的轉化醫學和Ib期臨床試驗(NCT03594422)的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權威期刊《信號傳導與靶向治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響因子52.7)成功發表。研究結果表明奧雷巴替尼在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GIST中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安全性,並首次揭示奧雷巴替尼通過調控脂質代謝發揮抗腫瘤作用的全新機制。

    《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是國際知名權威期刊,隸屬於《自然》(Nature)出版集團。該期刊主要發表關於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信號轉導靶向治療」領域前沿基礎實驗與臨床研究進展的原創性成果,其影響因子高達52.7。

    此次發表在該期刊上的研究題為「Olverembatinib, a multikinase inhibitor that modulates lipid metabolism, in advanced succin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phase 1b study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奧雷巴替尼,一種調節脂質代謝的多激酶抑制劑,治療晚期琥珀酸脫氫酶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一項1b期臨床試驗及轉化研究)。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院士、邱海波教授團隊領銜該Ib期(NCT03594422)研究。

    本項I期研究評估了奧雷巴替尼在66例不可切除/轉移性GIST/其他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其中包括26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失敗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據悉,這是迄今為止針對該罕見GIST亞型規模最大的前瞻性臨床試驗。26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為23.1%,臨床獲益率(CBR)達84.6%(95% CI, 65.1-95.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25.7個月(95% CI, 12.9-未達到) 。中位隨訪時間為14.5月。奧雷巴替尼耐受性良好。

    GIST雖屬罕見腫瘤(年發病率約為10-15例/百萬人口),卻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SDH缺陷型GIST占所有GIST的5%至7.5%,好發於青年及青少年人群,易復發轉移。傳統靶向治療藥物,如伊馬替尼、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的療效欠佳,目前無標准治療方案,其罕見性也導致開展臨床試驗極為困難。

    同時進行的轉化研究發現,奧雷巴替尼通過調控脂質代謝發揮抗腫瘤作用的全新機制。通過RNA測序與脂質組學分析,研究者發現SDH缺陷型腫瘤呈現顯著的脂質代謝紊亂特征:內源性脂質合成能力減弱,而對外源性脂質攝取顯著增強。進一步的研究表明,SDH功能缺陷驅動了細胞膜關鍵脂質攝取蛋白CD36的異常高表達,從而增強細胞對外源性脂質的攝取。這一發現首次建立了線粒體能量代謝關鍵酶SDH與CD36在機制層面的直接聯系,揭示了SDH缺陷型GISTs的一個核心代謝特征:腫瘤細胞生存與增殖高度依賴外源性脂質。研究證實,奧雷巴替尼能夠有效抑制CD36的表達,從而阻斷腫瘤細胞獲取外源脂質,而其他臨床用於SDH缺陷型GISTs治療的TKIs並無此作用。

    除上述靶向脂質代謝的機制外,奧雷巴替尼作為多靶點激酶抑制劑,還能有效抑制HIF、FGFR、VEGFR等多條致瘤信號通路。因此,奧雷巴替尼對SDH缺陷型腫瘤發揮的抗癌效應,很可能是其脂質代謝調控與致癌信號通路抑制多重作用協同的結果。該研究首次明確了SDH功能缺陷與腫瘤細胞脂質代謝紊亂(特別是CD36介導的外源脂質攝取增強)之間的直接關聯,為SDH缺陷型GIST這一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提供了全新治療思路與潛在靶點,奧雷巴替尼則凸顯了治療該類患者的顯著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教授表示:「SDH缺陷型GIST是臨床上極為罕見的腫瘤,缺少高質量、前瞻性的臨床研究數據。當前國內外臨床指南中,對於不可切除的SDH缺陷型GIST,尚無推薦治療方案。此次I期臨床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提示奧雷巴替尼有望成為該適應症的全新治療選擇。」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邱海波教授指出:「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存在巨大的治療缺口,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我們耗時約5年時間,共納入26例患者完成此項研究——這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中,奧雷巴替尼展現出顯著的臨床獲益,包括25.7個月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同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驗證該藥物在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

    亞盛醫藥首席醫學官翟一帆博士表示:「我們開創性的轉化研究揭示了奧雷巴替尼潛在的作用機制: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體內脂質攝取相關基因和蛋白顯著過表達,而奧雷巴替尼可抑制胃腸道間質瘤細胞的脂質攝取。此外,奧雷巴替尼還通過抑制與血管生成、缺氧、細胞存活及增殖相關的致癌信號通路,發揮抗腫瘤作用。這些結果令我們備受鼓舞,因為它們標志著在解決這一存在迫切未滿足臨床需求的適應症方面,我們可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亞盛醫藥始終致力於解決中國及全球患者的未滿足臨床需求,我們將繼續推進該藥物的全球臨床開發,力爭盡快為患者帶來安全有效的全新治療選擇。」

    奧雷巴替尼是亞盛醫藥原創1類新藥、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1抑制劑。目前,該產品已在中國獲批:治療任何TKI耐藥、並伴有T315I 突變的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CP)或加速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AP)成人患者;治療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人患者。奧雷巴替尼在中國的商業化推廣由亞盛醫藥與信達生物共同負責。

    奧雷巴替尼除了在血液腫瘤的深度布局,在GIST領域也頗有進展。截至目前,奧雷巴替尼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授予「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用於治療接受過一線治療的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此外,一項針對GIST患者的國際多中心的注冊III期臨床試驗(POLARIS-3,NCT06640361)正在進行中,旨在評估奧雷巴替尼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

    關於亞盛醫藥

    亞盛醫藥是一家綜合性的全球生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發創新藥,以解決腫瘤等領域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2019年10月28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855.HK;2025年1月24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AAPG。

    亞盛醫藥已建立豐富的創新藥產品管線,包括抑制Bcl-2和MDM2-p53等細胞凋亡通路關鍵蛋白的抑制劑;新一代針對癌症治療中出現的激酶突變體的抑制劑等。

    公司核心品種耐立克®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且獲批適應症均被成功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目前,亞盛醫藥正在開展耐立克®一項獲美國FDA許可的全球注冊III期臨床研究(POLARIS-2),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成年患者。此外,耐立克®聯合治療新診斷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h+ ALL)患者和治療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GIST)患者的全球注冊III期研究正在開展中。

    公司另一重磅品種利生妥®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原創Bcl-2抑制劑,已獲批用於既往經過至少包含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在內的一種系統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目前,亞盛醫藥正在開展利生妥®四項全球注冊III期臨床研究,分別為獲美國FDA許可的治療經治CLL/SLL患者的GLORA研究;治療初治CLL/SLL患者的GLORA-2研究;治療新診斷老年或體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GLORA-3研究;以及獲美國FDA、歐洲EMA與中國CDE同步批准開展的治療新診斷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的GLORA-4研究。

    截至目前,公司4個在研新藥共獲16項FDA和1項歐盟孤兒藥資格認定,2項FDA快速通道資格以及2項FDA兒童罕見病資格認證。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亞盛醫藥已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並與武田、默沙東、阿斯利康、輝瑞、信達等領先的生物制藥公司,以及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密西根大學等學術機構達成全球合作關系。

    亞盛醫藥已在原創新藥研發與臨床開發領域建立經驗豐富的國際化人才團隊,以及成熟的商業化生產與市場營銷團隊。亞盛醫藥將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加速推進公司產品管線的臨床開發進度,真正踐行「解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美國《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以及經修訂的《1933年證券法》第27A條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21E條所界定的前瞻性陳述。除歷史事實陳述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內容均可能構成前瞻性陳述,包括亞盛醫藥對未來事件、經營成果或財務狀況所發表的意見、預期、信念、計劃、目標、假設或預測。

    這些前瞻性陳述受到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具體內容已在亞盛醫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詳細說明,包括2025年1月21日提交的經修訂的F-1表格注冊說明書和2025年4月16日提交的20-F表格中的「風險因素」和「關於前瞻性陳述及行業數據的特別說明」章節、2019年10月16日提交的首次發行上市招股書中的「前瞻性聲明」、「風險因素」章節,以及我們不時向SEC或HKEX提交的其他文件。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實際業績、運營水平、經營成果或成就與前瞻性陳述中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存在重大差異。本前瞻性聲明中的陳述不構成公司管理層的利潤預測。

    因此,該等前瞻性陳述不應被視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僅基於亞盛醫藥當前對未來發展及其潛在影響的預期和判斷,且僅代表截至陳述發表之日的觀點。無論出現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亞盛醫藥均無義務更新或修訂任何前瞻性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