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首座聚落式污水處理系統正式啟用,內湖白石湖迎來更潔淨永續的生活新里程
發布日期:7/1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7月14日,臺北市首座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在風景秀麗的內湖白石湖地區隆重啟用,為這個知名的草莓產區與休閒農業專區注入嶄新的環保力量。
市長蔣萬安親自出席典禮,與在地居民一同見證這項環境保護與水資源管理上的重要里程碑。
蔣市長在致詞時表示,這項工程是歷經多方努力與挑戰後的成果,象徵臺北市在智慧環境工程與永續發展上的突破,展現市府積極推動綠色城市的決心與承諾。
白石湖地區融合了有機農業、食農教育及觀光活動,每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體驗自然風情。
過去當地污水處理多仰賴化糞池,成效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此次市府評估後,導入了「聚落式污水處理系統」,以就地處理方式突破山區無法鋪設長距離管線的限制,有效提升污水處理效率,確保水質安全與居民生活品質。
這套聚落式系統不僅技術先進,更充分展現環境保護的友善理念。
蔣萬安特別感謝工務局衛生工程處、施工團隊及白石湖居民的密切配合。
還有議員與里長的積極溝通,讓整個工程順利推展,居民支持度高,成為臺北市推動永續環境的典範。
目前,臺北市污水接管普及率已高達83%,遠遠超出全國平均40%的水準。
市長指出,雖然成果顯著,部分偏遠山區仍面臨挑戰。
未來,市府計畫建設民生、濱江、社子島三座水資源中心,推動三級處理技術,預計污水處理率將提升至50%,超越美國洛杉磯,成為臺北的驕傲。
此外,蔣萬安分享市府原訂每年接管一萬戶的目標,已在三年內提前完成四年的任務量,展現推動效率與決心。
接下來將持續推動「最後一哩路」污水接管,朝著2030年臺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的願景穩步前進。
市長也特別祝福白石湖地區未來持續繁榮發展,並強調此次聚落式系統的成功經驗。
將成為未來更多創新水資源解決方案的基石,攜手打造更宜居、更永續的臺北城市。
在會前聯訪中,媒體關注近期南部颱風災情,蔣萬安表示深切關懷,並透露臺北市已第一時間派遣救災人力前往嘉義、臺南支援。
他呼籲中央政府全力協助災區加速復原,攜手共度難關。
對於行政院在普發現金議題上可能採取釋憲或不編列預算的方式,市長誠懇呼籲,政府施政應以民意和民生為根本。
民主社會的核心是人民作主,任何政策都不應背離民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