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打造智慧工地示範基地,科技減災守護勞工安全新里程
發布日期:11/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桃園市政府持續以創新科技守護工地安全。
副市長蘇俊賓近日前往龜山區,出席「114年智慧工地科技減災觀摩會」。
他表示,桃園是全台工地最多、建案最密集的城市,為強化工地安全與職災防護。
市府積極導入科技工具與驗證場域合作,推動智慧防災系統。
他強調:「科技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但一定要花很多心思。」
唯有透過不斷推演與創新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符合現場需求的解方。
讓「降低職災」成為可被驗證的實際成果。
跨域合作落實安全管理 科技創新守護每位勞工
蘇俊賓感謝中央勞動部、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以及各工協會的全力支持。
他指出,市府勞動局與新建工程處攜手合作,結合產官學能量,打造科技防災驗證場域。
許多創新構想來自科技業與學界,唯有在真實工地環境中實際驗證,才能真正落地應用。
此次觀摩會正是科技防災的重要實踐,透過實際操作與推演。
期望將職災風險降至最低,並於未來在全市更多工地推廣成功經驗。
桃園職安成果亮眼 持續追求「零災害」目標
目前桃園市約有119.7萬名勞工,其中13萬為移工。
今年職災千人率已由去年的1.61降至1.49,減少約7.4%。
雖成績可喜,但蘇俊賓強調:「只要還有一個數字存在,就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
根據統計,墜落事故仍是職災主因,占死亡案件約六成,因此市府除強化勞檢能量外。
更積極導入智慧科技輔助,以多方合作開發符合高風險環境需求的防護系統,讓每一位勞工都能安心工作、平安回家。
科技減災創意滿滿 智慧工地展現多元應用
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執行長李柏昌指出,中心的成立宗旨在於「讓預防走在前面」。
桃園工地數量眾多,若能善用科技監測與實證研究,將能有效降低災害風險。
他強調,研究的重點不僅是發現問題,更在於提出可行解方並經實際驗證,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此次展示的技術創意十足,包括門禁監測、即時人員定位、鋼構監控、智慧安檢APP、電梯井安全系統與無人機巡檢等。
皆具實用與推廣潛力,能在有限預算中發揮最大防災效益。
智慧工地成示範基地 產官學攜手打造安全新典範
勞動局表示,自106年起,勞檢處每年均舉辦營造工地觀摩會。
今年更結合職業災害預防中心,以龜山運動中心工程為驗證場域,展現智慧科技的應用成果。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市府團隊與各界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科技防災的實際成效。
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智慧+安全」的雙軌策略,讓桃園成為全國工地安全管理的標竿城市。
共同願景 讓安全成為工地文化的一部分
活動現場雲集眾多產官學代表,包括市議員陳雅倫、市府勞動局長李賢祥。
勞檢處長王振鴻、新建工程處長呂紹霖及多位工會理事長皆出席共襄盛舉。
大家一致期許,透過智慧工地的推廣與持續創新,能讓桃園的每一處工地都成為安全。
安心、充滿人性溫度的工作環境,真正實現「讓每位勞工平安回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