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邁向「希望城市」的綠色典範:連續六年環保總考核榮獲「特優」
發布日期:8/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屏東縣環保局長期致力於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積極引進AI、無人機(UAV)等先進科技。
推動「夜鷹早鳥」、「天羅地網」及「稽查無假期」等專案稽查行動,成果斐然。
最新公布的全國縣市環保績效總考核中,屏東縣榮獲連續第六年的「特優」最高評等,並囊括八項分項績優獎,展現了卓越的環境治理能力與永續發展決心。
環保局團隊於主管會議中與縣長周春米及在地鄉親一同分享這份榮耀與喜悅。
屏東縣以「希望城市」為願景,全力推動涵蓋空氣品質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質污染防治、綠能發展及低碳生活推廣等多元環保政策。
為有效遏止非法污染行為,縣府不僅採取高密度稽查,更運用科技監控設備加強取證。
持續提升環境監管效能,致力維護屏東的良好生活品質,打造宜居且永續的綠色家園。
此次考核中,屏東縣在環境教育、空氣品質改善、水污染防治、資源循環、氣候變遷因應行動、淨零生活。
環境監測與毒化物管理等多項指標表現出色,充分展現縣府整合資源與嚴謹執行的專業能力。
在水質改善方面,屏東縣已連續四年榮獲全國水污染防治考核「特優」獎項。環保局積極推動河川污染整治。
尤其是環境部重點監測的武洛溪九如橋測站水質大幅改善,113年污染指數從嚴重降至中度,創下歷史新低。
此項成果也獲得衛生福利部國健署頒發「113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綠色城市獎」的肯定。
在資源循環方面,屏東縣同樣三年連續摘下「特優」榮譽。
去年推動的「垃圾若有分 環境就加分」政策,結合嚴格破袋稽查,成功提升資源回收量,月均增加約1,500公噸。
此外,事業廢棄物管理透過嚴密查核與天羅地網行動,有效杜絕非法棄置,取得環保部高度評價。
空氣品質維護亦成效顯著。113年屏東縣空氣品質不良率下降至12.2%,較前一年減少2%。
老舊機車汰換超過1.4萬輛,紙錢集中焚燒減量,農業廢棄物處理率高達99%。
縣府整合感測科技與跨區聯防策略,從源頭到社區全面控管污染源,連續五年榮獲環保部空品維護「特優」肯定。
屏東縣在「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績效評比」中也名列前茅。依據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需求。
訂定科學減碳藍圖,推動多元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循環農業,成功將人均碳排放量降低至6.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為全國平均的一半,連續三年摘下特優獎。
縣長周春米感性表示,環境保護是一場全民的共同任務,非單一單位可獨自完成。
屏東連續六年獲環保部總考核「特優」的成績,凝聚了環保局、各鄉鎮清潔隊、志工、企業及廣大民眾的努力與支持。
屏東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綠色消費及減塑減碳理念,提升全民環保素養。
未來縣府將持續強化污染源管控,深化2050淨零藍圖,積極朝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邁進,打造更加舒適宜居的「希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