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圓環改造升級!高市府配合新台17線打造安全交通與古蹟新風貌
發布日期:9/2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近期「左營南門圓環改善工程」引起不少網友討論,高雄市政府交通局特別澄清,這項計畫並非拆除古蹟,而是 配合新台17線開闢 的整體工程之一,將圓環調整為十字路口,讓交通更順暢,同時兼顧古蹟再生與周邊空間改善。
改善交通 紓解未來龐大車流
交通局指出,南門圓環是新台17線銜接既有台17線的重要節點。隨著台積電進駐楠梓產業園區,新台17線完工後,預估會有 30% 至 50% 的翠華路車流 轉移至南門圓環。
目前圓環尖峰時段交通量為 850 輛,未來將上升至 每小時 2000 輛。為避免壅塞,市府規劃將圓環正交化為十字路口,並將單向拓寬為 3 車道,確保服務水準維持在 C 級。
古蹟再生 人行友善新願景
改造後的原圓環空間,將規劃為 人行廣場,提供市民舒適的休憩環境,並透過「見城計畫」串連南門與東門,讓古蹟回歸舊城整體。
此外,市府也將利用部分空間設置 52 席路外汽車停車場,解決長久以來居民反映的停車困擾。未來南門將不再孤懸於圓環中央,而是成為更親近市民、兼具觀光與保存價值的文化亮點。
工程規模 不可與公館圓環相比
針對網友質疑施工期與經費過高,高市工務局強調,南門圓環工程屬於新台17線南段三期整體規劃,範圍涵蓋 道路拓寬、寬頻管道設置、交通號誌、停車場與公共空間景觀改善 等。
該案經中央審查,核定補助經費約 1.72 億元,規模遠大於僅進行平面化處理的台北公館圓環,兩者並無可比性。
古蹟完整保留 文化保存放第一
市府再次澄清,「南門」作為國定古蹟將完整保留,不會拆除。藉由圓環路型改善,能營造更安全、友善的步行與觀光環境,讓古蹟不僅被保存,更能被看見與活化利用。
市府強調,一旦涉及具歷史價值建物,將嚴格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落實對文化的尊重與守護。
借鏡經驗 兼顧效率與溫度
工務局補充,高雄市在 110 年中博高架橋拆除工程中,僅花 7 天就完成引道段拆除,並快速恢復主要幹道通行,效率受到高度肯定。
施工過程中,市府也積極與居民溝通,針對受影響住戶提供 臨時住宿與慰問品,展現以民眾為本的貼心態度。這樣的精神也將延續至南門圓環改善計畫,確保交通、古蹟與市民需求能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