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投入長照行列,屏東邁向安心共老的幸福城市
發布日期:9/2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在台灣社會,高齡化挑戰日益嚴峻,長照需求快速增加。
過去長照工作常被誤解為單純的「把屎把尿」,被視為低薪、低尊嚴的職業。
然而,事實上長照融合了醫療、心理、社會等多重專業,不僅需要掌握翻身、移位、拍背等照顧技巧。
更需要觀察長輩的身心狀況,支持家屬面對壓力,並適時連結社會資源。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投入其中,帶著熱情與專業,為屏東長照產業注入新力量。
屏東長照現況與展望
屏東縣長照處指出,目前縣內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 21.21%,長照人力需求逐年上升。
相關職缺包括照顧服務員、護理師、社工、營養師、治療師以及行政人員,領域多元,甚至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
隨著青年加入,不僅展現長照產業的專業與溫度,更開啟了一條具尊嚴與希望的職涯道路。
縣府也持續呼籲更多年輕人加入,共同打造 「安心共老的幸福城市」。
青年故事一:把照顧變成社區的力量
28 歲的 邱心怡 原本大學就讀觀光系,畢業後短暫從事保險業。
因母親有十年居服員經驗,加上哥哥為重度身障、爺爺年邁,她毅然決定與母親在新來義部落開設家托站。
初期母女理念不合,經歷一段身心俱疲的磨合期,但一年後逐漸找到合作默契。
如今,家托站成為長輩的「日間保母」,提供餐食、沐浴、復能與陪伴,讓長輩自在,家屬安心。
邱心怡鼓勵同齡青年,不妨從志工、實習、兼職開始嘗試,找到熱情與節奏後,會發現長照是一條辛苦卻極具價值的路。
青年故事二: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同樣 28 歲的 賴瑋苓,擁有物理治療專業,21 歲便投入長照,目前擔任居家長照機構督導與管理職務。
她的日常工作不僅包含班表安排與行政協調,還需進行家訪、電話訪視。
她分享過一個難忘的案例:某家庭父母雙雙臥病,弟弟為身障個案,竟有三人同時需要照顧。
透過出院準備、居家無障礙設施與喘息服務的協助,家庭的照顧壓力大幅減輕。
她強調:「我的工作不是管人,而是與大家合作,把問題解決掉。」
對她而言,長照不僅薪資穩定、休假正常,更讓她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家屬與長輩的真情回饋
一位接受服務的案主家屬動情表示:「如果沒有這些年輕照服員,我根本無法撐下去。他們不只是幫忙,更給了我們家庭希望和力量。」
一位長輩也開心分享:「孩子們耐心又貼心,就像自己的孫子一樣,讓我每天都很期待他們的到來。」
結語
長照不再只是被動的「看護」工作,而是一份需要專業、充滿價值與尊嚴的職業。
隨著青年生力軍的投入,屏東的長照產業正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讓我們一同守護長輩的幸福,邁向 「共老安心、世代共好」 的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