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走進童話世界!貓頭鷹兒童劇團十週年以《九色鹿。光》開創民謠與劇場新篇章
發布日期:11/1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屏東在地深耕多年的貓頭鷹兒童劇團,由一群熱愛說故事與表演的媽媽們組成,今年迎來溫馨又充滿創意的第10個年頭。
劇團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月下琴聲 屏北月琴生活營造」計畫支持下。
首度嘗試將傳統樂器——月琴融入兒童劇演出,不僅創作劇團主題曲〈貓頭鷹飛吧〉。
更在新作《九色鹿。光》中以全新形式登場,展現民謠文化與現代表演藝術融合的迷人風采。
傳統月琴與兒童劇的跨界共演
劇團團長、鷹窩工作室負責人蘇友瑄表示,這次演出是團隊的一大突破。
她帶領團員楊曉青、黃慧靜等人,歷經一年的音樂學習與創作。
邀請月琴名師薛榮漢指導,共同將恆春民謠〈守牛調〉、台灣民謠〈四季紅〉與《九色鹿》劇本台詞巧妙結合。
月琴悠揚的弦音,配合戲偶與燈光變化,讓觀眾彷彿穿越傳說的時空,體驗傳統樂器在現代表演中綻放的新生命。
蘇友瑄笑說:「我們希望孩子能透過月琴的歌聲走進故事,也讓更多人重新發現這項樂器的美。」
劇團主題曲〈貓頭鷹飛吧〉 唱出屏東故事媽媽的夢想
這首由蘇友瑄與團員合力作詞、薛榮漢老師譜曲的主題曲〈貓頭鷹飛吧〉。
象徵劇團十年來從「在地故事媽媽」蛻變為「文化行動者」的心路歷程。
「我們從大武山下出發,用故事陪伴孩子成長,現在希望能讓音樂與劇場飛得更高,走進社區與校園,讓文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蘇友瑄分享道。
這首歌曲以溫暖旋律和希望意象,傳遞團員對教育與藝術共融的願景。
《九色鹿。光》穿越古今 親子共賞黑光奇幻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貓頭鷹兒童劇團是縣內傑出演藝團隊之一,新作《九色鹿。光》將於11月15、16日在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登場。
這次演出以敦煌傳奇故事為靈感,採用「切光式黑光劇」手法,融合燈光、戲偶與音樂,打造奇幻視覺效果。
觀眾將在劇中感受九色鹿的慈悲與勇氣,伴隨月琴悠揚的樂音,一同走進光與善的冒險旅程,享受一場專屬親子的藝術盛宴。
跨越世代的溫暖演出 讓文化在孩子心中發芽
貓頭鷹兒童劇團十年來以愛與創意為初心,從地方故事到音樂劇場,持續用表演串聯家庭與社區。
這次將月琴融入劇作,不僅讓孩子們聽見傳統音色的溫度,也讓家長看見文化傳承的新可能。
文化處表示,期盼透過這場演出,讓更多人走進劇場,感受屏東文化創意的活力與藝術共學的美好。
讓「故事的力量」成為世代間最柔軟、最動人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