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生活
    暢玩高美館!科技藝術跨域展「擴散耦」  體驗互動想像感官之旅

    暢玩高美館!科技藝術跨域展「擴散耦」 體驗互動想像感官之旅

    發布日期:1/20/2024

    A- A A+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挑戰人類與科技互動的想像極限!舞者與機械手臂翩翩起舞、飛行器環繞展場創造虛擬沈浸體驗、用眼神跟手指就能演出數位布袋戲。「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今日舉行開幕式,由國科會人文處和工程處聯合主辦、雲林科技大學策展,將科技研究轉化出多科技互動展,即(20)日起至2024年3月3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101至103展覽室展出,打破藝術與科技邊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之旅。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將藝術作為文化想像的分享平台,「擴散耦」讓不同領域相互交會,形塑共享的體驗創新展覽。隨著時代進步發展,高美館也持續將科技融入展覽體驗,「擴散耦」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展現探索創作的多元共融、思考藝術的平權體驗,也跳脫傳統觀展的體驗想像,起步打造「智慧美術館」的科技藝術展演。

    「擴散耦」展出作品從國科會64個跨領域研究脫穎而出,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處長蘇碩斌分享,擴散耦作品自「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計畫」出發,將前瞻探索的研究成果轉譯為藝術作品,打破科技工程與藝術人文領域界線,為當代創造新社會互動與科技成果的創新詮釋,跨越藝術與科技的專業領域、產官學界線、形成台灣科技產業的新型戰力,期待未來讓藝術與科技經濟產業相互循環發展。

    策展人、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黃雅玲表示,展名「擴散耦」來自物理現象中,元素突破界限所產生的元素擴散現象,時間是「擴散」的重要變因,產生結構重組與形變;「並行」則指科技與藝術的活化動能,而當科技與藝術「融合」,不同互動也帶來新型態體驗,展覽從使用者體驗發展互動媒介,透過觀展者探索藝術作品與科技研究,希望展覽形式成為媒合藝術家與科技研究者的交流平台。

    走入101展間,戴上虛擬實境(VR)裝置化身星際科幻角色,作品《艾索羅夫ASOMROF》藉由即時動態捕捉與5G傳輸技術,展現客家人太空遷徙的新媒體科幻故事。《二胡。AI。印象 》結合AI人工智慧作曲與演教學,開拓傳統再創新可能;《未來布袋戲劇場》讓人變身布袋戲操偶大師,用眼神或手指感應,傳統布袋戲在科技藝術表演劇場登場,實現異地共演的創新操偶與觀偶體驗。

    102展覽室作品《有重量的光束》,透過無人機飛行的光線與舞者互動,展現人機結合的劇場表演。《虛擬歸鄉計畫》以離鄉背井的國外醫師生命史創造「遠端機器人」,突破疫情與距離重回母校,讓科技成為傳達情感的藝術創作。而《島嶼演繹》則將馬祖的海天景色、戰地文化渲染成圍巾建構出島嶼風景,結合人機共舞出實境舞台,邀請民眾舞動創造全新動態視覺創作。

    {{AD}}

    103展間猶如進入科技的創新世界,《異自然X Nature》透過地震動態裝置、黏液雕塑與機械組織打造仿生新物種,創造異自然環境下的新感官經驗;帶領人在空氣中虛擬用餐的《EAT 達文西2.0》,使用混合實境、無人機飛行和遠距交流等技術,帶來奇幻的感官體驗,顛覆人對吃飯的想像。《擁抱》則讓聾人與聽人透過「科技手環」震動,提升接觸藝術機會,加強無障礙科技藝術的應用,落實文化平權的精神。

    ​計畫主持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李傳房教授分享,「擴散耦」透過展覽先導計畫培力跨領域人才,共有17所大學研究團隊參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實踐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合作涵蓋國內外產業、政府、學術等30多機構組織協力,鼓勵跨領域前瞻議題研究發想創作,藉由藝術展覽與民眾分享科技研究共創成果,激發臺灣科技藝術創作的全新體驗。

    電子紙產業龍頭元太科技也「參展」!配合科技展應用先進技術展現藝術作品,高美館同步運用元太電子紙嶄新技術,將電子紙看板融合展覽,透過反射式技術因應環境光源輪播影像,避免自發光源影響展覽效果,結合電子紙不換頁不耗電的節電性能,展間32吋電子紙看板,每天開機8小時,每分鐘換3次畫面,若改用室內液晶(LCD)顯示器,耗電量及排碳量是電子紙的30倍,電子紙具環境友善效益。

    搭配瑞訊智能團隊自行研發的RS-CMS多媒體播放管理系統,更新展覽資訊,取代大量紙本印刷,達到展覽設計簡約卻資訊豐富效果。

    元太科技指出,電子紙讓展覽兼具環保減碳與舒適觀展體驗,協助美術館打造低碳創新的展覽,同時創造高齡、多元需求族群觀展體驗,邁向永續目標,更延伸「擴散耦」展覽跨領域共創的核心主題,將顯示器體驗形式發展更為多元。

    「擴散耦」展覽即日起至2024年3月3 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展出,不僅匯聚多元科技體驗,更推出多樣系列活動,歡迎民眾關注網站報名參與(https://nstc-artstech.net/),共同探索藝術與科技的跨域結合。

     

    相關新聞

    藝術啟航新頁!顏名宏出任高美館館長,攜手城市共振邁向國際

    藝術啟航新頁!顏名宏出任高美館館長,攜手城市共振邁向國際

    高雄市立美術館迎來嶄新里程碑!8月1日舉行新任館長布達典禮。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顏名宏,正式 ...

    8/4/2025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全新療癒閱讀區啟用,文化與書香,溫柔融入日常生活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全新療癒閱讀區啟用,文化與書香,溫柔融入日常生活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於今年8月正式啟用五樓全新打造的閱讀空間。延續「信仰即生活、知識即力量」的核心理念,打造一處讓民眾可以自 ...

    8/3/2025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十週年回顧與展望,2025國際研討會聚焦水下文資之跨域治理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十週年回顧與展望,2025國際研討會聚焦水下文資之跨域治理

    適逢《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滿十週年。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本(114)年7月23日至24日在高 ...

    7/27/2025

    小小畫筆唱響部落歌謠 《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繪本新書溫暖發表

    小小畫筆唱響部落歌謠 《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繪本新書溫暖發表

    屏東縣政府攜手佳義國小於7月21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隆重舉辦《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繪本新書發表會,為屏東文化教育 ...

    7/27/2025

    2025南風音樂節溫馨啟動!藝遊卡友搶先早鳥優惠,秋冬音樂盛宴在屏東浪漫展開

    2025南風音樂節溫馨啟動!藝遊卡友搶先早鳥優惠,秋冬音樂盛宴在屏東浪漫展開

    屏東年度最受期待的音樂盛事「2025南風音樂節」即將於9月至12月隆重舉辦。精心安排9場多元音樂與戲劇演出,於屏東演藝廳 ...

    7/26/2025

    當代記憶新詩篇──高美館KSpace推出《虛擬生肉:重溫被遺忘的台灣越南難民營故事》

    當代記憶新詩篇──高美館KSpace推出《虛擬生肉:重溫被遺忘的台灣越南難民營故事》

    高雄市立美術館KSpace高雄實驗場迎來嶄新展覽──《虛擬生肉:如何重構被抹滅的台灣越南難民營》。帶領大家穿越時光,走入 ...

    7/24/2025

    顏名宏8月接任高美館館長,開啟高雄美學城市發展新篇章

    顏名宏8月接任高美館館長,開啟高雄美學城市發展新篇章

    高雄市立美術館即將迎來第六任館長,經過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會慎重決議。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 ...

    7/24/2025

    信步回家——王鎮華與林怡玎回顧展三部曲 首部曲於美濃文創中心隆重開幕

    信步回家——王鎮華與林怡玎回顧展三部曲 首部曲於美濃文創中心隆重開幕

    由財團法人德簡書院文教基金會主辦,薛伯輝基金會與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協力支持的「信步回家——王鎮華與林怡玎回顧展」。 ...

    7/23/2025

    愛唱人生味,音樂迎盛夏!第七屆「銀閃閃音樂展演」溫暖倒數

    愛唱人生味,音樂迎盛夏!第七屆「銀閃閃音樂展演」溫暖倒數

    銀髮世代的樂章,即將在盛夏綻放感動光芒!屏東縣政府溫馨預告,第七屆「銀閃閃音樂展演」即將於7月31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 ...

    7/19/2025

    見證台灣半導體奮鬥史,屏東縣政府舉辦《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特映會,導演親臨分享,縣長暖心致詞引發共鳴

    見證台灣半導體奮鬥史,屏東縣政府舉辦《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特映會,導演親臨分享,縣長暖心致詞引發共鳴

    為讓民眾深入了解台灣電子產業的崛起與奮鬥歷程,屏東縣政府特別於7月11日至13日在屏東國賓影城舉辦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 ...

    7/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