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呷好稻香報」農事體驗營,小手插秧、大手護生態 親子共築濕地田園生態樂園
發布日期:7/1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兒童動物區內,有一片珍貴的濕地稻田,這片小天地自2025年驚蟄節氣起。
熱鬧展開「呷好稻香報」農事體驗營,邀請城市中的小朋友與家長,一同體驗種植稻米、芋頭及筊白筍的樂趣。
在這片生機盎然的濕地田園中,不只是農作物茁壯成長,更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天堂。
白腹秧雞、麻雀、蜻蜓、青蛙、白鼻心等生物,常年造訪這裡,與孩子們共同探索自然的奧秘。
如今,金黃稻穗已吸引眾多鳥類前來大啖美食,7月12日動物園特別邀請參與體驗營的小朋友及家長,一同歡慶豐收季節,親手收割辛勤栽培的稻穀。
收割後的稻稈更發揮創意用途,被保育員們用作動物園動物們的天然「稻香床墊」,既舒適又環保,讓稻田的價值延伸至動物照護之中,達成資源循環的美好願景。
這片獨特濕地稻田是動物園環境教育的核心場域。
年初,孩子們在家長和資深老師的陪伴下,穿梭泥濘的水田,彎腰插秧,並學習「後退即是向前」的種植智慧。
從春耕到冬藏,「呷好稻香報」涵蓋四季完整的農事課程,讓學童們不僅觀察農作物成長,更深入了解農田濕地如何成為多種野生動物的家園。
課程引導孩子們細心觀察濕地的水鳥、兩棲類及昆蟲,增進他們對生態系統的認識,理解農田不只是人類糧食的搖籃,更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棲息地。
這片稻田也為兒童動物區帶來自然涼意,成為遊客放慢腳步、觀察生態的熱門景點。
許多家庭喜歡在稻田背景前,與大型水生動物雕塑合影,留下難忘的農田濕地記憶。
今日參與「呷好稻香報」的孩子們再次化身小農夫,親手收割稻穀,體驗豐收的喜悅與成就感。
臺北市立動物園期待透過這塊小小濕地,讓更多人了解保護野生動物健康棲息環境的重要性,感受生物多樣性就在我們生活的身旁,與自然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