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毛孩健康|北市動保處籲拒買網路動物用藥,合法管道才安心
發布日期:8/1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隨著網購便利,許多人連寵物的用藥也想直接在線上購買。
然而,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提醒,透過網路販售動物用藥屬於違法行為。
今年截至7月底,北市已接獲9件相關檢舉案件,若查證屬實,販售者可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處新臺幣9萬至45萬元罰鍰。
若未經核准擅自輸入國外動物用藥,更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動保處呼籲,為了毛孩的健康與安全,飼主務必選擇合法管道購買藥品,切勿因方便或價格誘惑而助長違法行為。
違法藥品種類多元 來源不明風險高
北市動保處指出,不少業者透過網路商城、Facebook、LINE等平台銷售寵物用品與食品。
但不得在網路販賣動物用藥,也不能宣稱療效。
今年檢舉案件中,違法販售品項涵蓋寵物驅蟲藥、滴劑、眼藥、藥用洗劑及寵物鳥用藥等。
品牌與種類多樣,卻常見來源不明、賣家身分未明的情況。
若使用品質不明的藥品,可能對寵物造成嚴重甚至無法挽回的傷害。
合法購藥必看三大要點
販售動物用藥需取得「動物用藥品販賣業許可證」並具備實體店面,才屬合法經營。
飼主購買時,應認明藥品包裝上有中央核准字號,如「動物藥入字」或「動物藥製字」,以確保來源安全,保障毛孩健康。
保健品≠藥品 廣告宣傳需謹慎
動保處補充,部分寵物食品與用品(如口腔清潔劑、維他命、咀嚼片、保健食品等)雖具有保健功效,但不屬於動物用藥,不能宣稱具有醫療或疾病預防效果。
產品外包裝與宣傳內容若涉及改變生理機能或影射治療疾病,即可能違反法規,最高可處新臺幣100萬元罰鍰。甚至引用使用者的好評留言,若暗示療效,也可能觸法。
業者可參考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公布的「寵物食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認定原則」,以免誤觸法規紅線。
共同守護毛孩的用藥安全
北市動保處再次提醒,毛孩的健康無價,安全用藥是飼主的責任。選擇合法藥品、拒絕來源不明的網購用藥,才能真正守護牠們的幸福與生命安全。
更多動物保護資訊,歡迎至臺北市動保處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