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的夏日冰品派對,小爪水獺與黑熊的清涼時光
發布日期:9/1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高溫不減 涼夏大作戰
雖然暑假已過,9月的白天依舊炙熱,氣溫時常飆破36度。
臺北市立動物園除了為遊客提供室內空調、遮蔭涼亭、步道水霧等避暑設施外,更貼心替動物們打造了專屬的消暑方案。
活動場裡的噴水池、人工噴霧、瀑布水流與遮蔭小屋,為動物們提供了自在納涼的空間。
今年夏天,動物園中央廚房更添購了一台全新的製冰機,讓保育員能隨時製作「碎冰美食」,打造獨一無二的夏季限定冰品。
創意冰品 豐富行為體驗
以往園區常製作大型果菜冰磚,雖然冰涼但等待時間較長。
今年不同的是,製冰機能隨時提供碎冰,讓保育員可以結合水果、魚類或精料,製作出「剉冰般」的美食。
這樣的食物不僅能降低體感溫度,還能透過藏食與取食過程,增加動物覓食的挑戰性與樂趣,促進自然行為的展現。
小爪水獺的「碎冰魚飯糰」
溫帶動物區的小爪水獺「橘子」與「艾斯」成了今夏的第一批嘗鮮客。
保育員與暑期實習生攜手設計「碎冰魚飯糰」:將魚肉包裹於碎冰中,塑形成飯糰模樣。
水獺們靈巧的前肢開始翻撥、挖掘碎冰,尋找藏在其中的驚喜。
當牠們找到魚肉的那一刻,會興奮地把冰塊叼到水池裡,一邊泡水一邊享用。
彷彿開啟了一場專屬的「水中冰派對」,讓觀察的遊客也忍不住會心一笑。
黑熊的「冰山水果盅」
臺灣動物區的亞洲黑熊「黑輪」也沒缺席。
保育員將香蕉、西瓜、蘋果、鳳梨等水果埋入碎冰,堆疊成迷你冰山。
黑輪一出場,馬上憑藉靈敏嗅覺找到水果位置,再用有力的前肢挖掘冰山。
最後盤腿坐下大口享用,邊吃邊露出滿足神情,好似在說:「這就是夏天的味道!」
清涼背後的專業巧思
這些設計看似單純的「冰品小點」,其實蘊含著動物福祉的重要理念。
藉由改變食物呈現方式,不僅提供動物營養與降溫效果,更增添探索、覓食、嗅覺與觸覺等多重刺激,提升牠們的生活品質。
對遊客而言,還能觀察到動物最自然、最可愛的一面,增添參訪的驚喜與感動。
結語:動物們的夏日幸福時光
下次來到動物園,如果看到活動場裡出現「白色的小山」,不妨停下腳步觀察。
或許您會看見水獺開心挖掘魚飯糰、或是黑熊悠哉啃著水果冰。
這些畫面不只是療癒,更是動物園為動物生活注入幸福的溫柔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