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徒到旗袍名師 台麗鄭道瑩縫出台南老街的歲月風華
發布日期:5/2/2025
為展現臺南在地職人精神與文化風貌,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推出「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與鄭佩雯深入採訪在地職人,以第一手故事挖掘城市深層魅力。首篇聚焦旗袍職人鄭道瑩,從學徒做起,一針一線縫製超過60年,見證中正路「旗袍一條街」的興衰,也成為台南人文風景中的重要身影。
臺南市長黃偉哲指出,台南曾是紡織重鎮,「臺南幫」本土企業即奠基於此。中正路、大菜市、沙卡里巴、文南社區等地曾因布行、成衣產業蓬勃發展而形成聚落,鄭道瑩的「台麗旗袍」即坐落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中,是台南人生活與產業記憶的縮影。
昔日繁華巷弄 今藏職人匠心
觀旅局長林國華補充,中正路與友愛街一帶昔日為黃金商圈,與西市場、盛場、淺草商場形成一片繁華商業區,戰後更因聚集違章建築、密如雞舍而被戲稱「雞牢(ke-tiâu)」。如今,隨著產業遷移、商圈轉變,雖昔日榮景已遠,但懷舊風潮與青創力量逐漸讓此地重新活絡,台麗旗袍亦在巷弄之間堅守崗位,繼續傳承手藝與文化。
鄭道瑩自13歲起學藝,最初於中正路的「台隆旗袍」當學徒。他回憶當年學藝辛苦,卻也練就紮實功夫,服役後再至大公司女裝部歷練,23歲自立門戶創立「台麗旗袍時裝設計專家」。以立體剪裁技法聞名,不論顧客體型如何,都能量身打造出貼身舒適且線條優美的旗袍,讓無數女性重拾自信之美。
{{AD20}}
縫紉是工藝 也是溝通與尊重
鄭道瑩強調,做旗袍不只看技術,還要懂得與人互動。他堅持親自量身與溝通,即使現年75歲,仍堅持每日營業,秉持「服務至上」精神,用笑容迎接每位顧客。「只要聽到一聲『謝謝』,我就心滿意足了。」他語帶欣慰地說。
全盛時期台麗旗袍曾有16位師傅、7位學徒,每日趕工不歇。他也積極回饋產業,曾任台南市縫紉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國服競賽評審近40年,並持續在家齊女中、臺南應用科大與市成衣公會等地授課,期盼技藝傳承不斷。
跟著職人走訪台南 重啟老街的故事
「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自今年3月起陸續登場,從一位位手藝人、生活職人視角出發,帶領民眾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人文風景。
觀旅局表示,除了系列人物報導,台南今夏觀光活動不間斷,包括台南雙層巴士盲盒旅遊(5/3–11/15)、2025 Tainan May Jam 台南五月音樂季(5/3–5/4),以及預計7月登場的**「台南總鋪師四季辦桌-夏季場」**,都將為旅人帶來豐富體驗。
更多臺南旅遊資訊與活動詳情,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與「台南旅遊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