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化小旅行100點成果發表,盛開城市文化的療癒之旅
發布日期:7/3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112年10月起陸續推出「臺北文化小旅行」系列。
昨日(30日)於高科技虛擬攝影棚舉辦《臺北文化小旅行100點》成果發表會。
邀請市長蔣萬安、文化局長蔡詩萍,以及知名風格旅人謝哲青一同出席。
三人在沉浸式互動體驗中,走訪文化點之一的「社子島島頭濕地」,展開一場關於臺北與文化的深刻對話。
並與現場多元背景的市民朋友熱烈交流,讓大家重新感受臺北獨特且豐富的文化風貌,攜手開啟一段身心靈的療癒之旅。
此次文化小旅行最後一波新增了30處獨具特色的文化點,包括北投分院前衛戍醫院的「向陽心苑」。
士林區203號公園中的福德洋圳支線親水區、萬華充滿故事的茶室文化老街(西園路)、以及中央藝文公園內蒲添生三美神雕像等。
累計達成100處文化點,涵蓋歷史場域、自然生態、社區記憶及公共藝術等多元面向,繪製出一張獨樹一幟、屬於臺北的文化地圖。
其中,「社子島島頭濕地」作為臺北少有的親水生態綠地,以270度壯麗河景俯瞰關渡、八里與觀音山、大屯火山群及關渡大橋的風光,成為生態愛好者的夢幻之地。
而位於市中心的「成功高中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藏有超過4萬件昆蟲標本。
展示面積與藏品數量皆居全球同類博物館前列,是昆蟲愛好者及學習者必訪的知識寶庫。
本次發表會特別邀請作家謝哲青擔任風格旅人,分享其創作《早知道就待在家》中的核心理念:「出走,是為了回家。」
他談到,在這個節奏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都市生活讓人常忘了根源與方向。
因此設計「文化的避難所」—走訪老廟、閱讀旅行文集、凝視街角風景,讓心靈稍作停歇,重新與自己對話。
這份體會與臺北文化小旅行推崇的精神不謀而合。
市長蔣萬安在發表會上也分享自己的生活哲學:在忙碌工作之餘,最愛的放鬆方式就是「用腳步細細品味臺北」。
無論是一條幽靜的老街、一棟歷史悠久的建築,或是一間古早味老店,都承載著城市的故事與溫度。
他提到,特別想帶太太回到政大附近,重溫求學時期的美好記憶,比如小坑溪文學步道的自然生態和詩意氛圍。
還有文山區的樟山寺,能在品茗中欣賞迷人夜景,感受都市中的寧靜與美好。
蔣市長認為,「文化小旅行」正是一場不必遠行、無需喧囂、自在尋找屬於自己me time的心靈散步。
文化局長蔡詩萍則強調,臺北文化小旅行不僅是一場有目的的觀光,更是一段無刻度的在地感受旅程。
她鼓勵市民走出家門,輕鬆自在地融入巷弄文化,體驗文化與生活交織出的獨特韻味,感受每一處文化點帶來的驚喜與心靈共鳴,從而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現場多位市民分享了他們的文化小旅行經驗。
一位退休長者表示,臺北的文化角落充滿了陪伴與回憶,與母親常在關渡自然公園賞鳥賞花,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充電效果。
熱愛藝文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則分享了他從雙連文昌宮出發,沿著山線公園緩步到中山站的放鬆時光。
那裡綠意盎然,是都市節奏的避風港;再到赤峰街感受工業風與文創的巧妙融合,展現臺北兼容並蓄的城市精神。
自推出以來,臺北文化小旅行深受市民喜愛,突破傳統旅遊框架,透過豐富的文化點和深度故事,串聯起多元而生動的臺北面貌。
民眾可透過文化點現場的QR code,探索每一處不為人知的精彩細節。
文化局也計畫在8月底展開文化點影像徵件活動,邀請大家用影像記錄走訪感受。
9月至11月期間,還將舉辦草地音樂會、速寫繪畫與茶道體驗等系列活動,讓市民每次短暫離家,都能與不一樣的臺北相遇。
12月則預計出版一本結合文化點探索與都市生活療癒的專書,持續將這趟文化之旅延伸。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臺北文化小旅行官網、臺北文化小旅行google地圖包及設計臺北粉絲專頁,一同走入臺北、走進文化,也走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