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原住民族教育課程計畫,邀請高中學校積極參與
發布日期:4/28/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提升高中教師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並加強學生對原住民族知識的了解與文化敏感度。
教育部國教署推出了「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族教育校訂課程推廣計畫」。
此計畫旨在於校園內推廣全民原住民族教育,增進學生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與理解,並且培養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計畫的徵件期間已經開始,並將持續到5月30日,歡迎全國高中積極參與。
讓學生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國教署表示,此計畫不僅僅是為了加強教師對原住民族知識的理解。
更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從而提升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與尊重。
學校可選擇開設與原住民族相關的課程,無論是必修課程、選修課程,還是團體活動時間、彈性學習時間等。
都可以納入這些內容,讓學生在校園中更多地接觸到原住民族文化。
課程設計與合作機會
本計畫的課程設計十分靈活,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規劃,並結合部落的文化特色,創造更多與當地原住民族部落的交流機會。
學校可以選擇單一課程來專注於原住民族主題,每學期至少安排三週的教學內容,或將數門課程結合在一起,創造綜合性的學習經驗。
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也能讓部落的文化得到傳承與保留。
共同討論,形成共識
學校在提出課程計畫時,應該與學校主管、教師、家長以及當地原住民族代表(如部落耆老或社團代表)進行討論與協商。
這樣不僅有助於形成共識,還能確保課程內容與當地部落的文化緊密結合,並充分尊重原住民族的權益。
學校還可以參考原住民族權利手冊以及原住民族的歷史事件專書等資料,豐富課程內容,確保教育的深度與全面性。
審查與輔導機制
國教署將在收到計畫經費申請後,組成專業審查小組對申請案進行審查,確保計畫的可行性與效果。
計畫執行期間,還會組織專家學者輔導小組,針對學校的具體需求進行彈性調整與指導,確保每所學校都能在當地實現最適合的教育模式。
建立族群友善多元共榮的環境
國教署表示,這項計畫的最終目標是透過課綱的推動,建立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
讓原住民族教育議題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也能夠深入人心,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
這不僅會提升教師的原住民族教育知識,也有助於創造一個族群友善、多元共融的社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尊重和理解中成長。
歡迎學校踴躍參與
計畫的徵件已經開跑,歡迎全國高中積極參與,將這一充滿深度與文化的課程帶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一起來參與這項意義深遠的計畫,共同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學生創建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