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守護族語傳承,線上共學開啟原民文化新篇章
發布日期:8/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促進原住民族語言的延續與發展,教育部國教署持續與臺北市立大學攜手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語文直播共學計畫」。
這項計畫依據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開設多元語別課程,並透過線上教學平台,將優質師資與資源有效串聯。
讓全臺各地的學生都能自由選讀喜愛或具有文化認同的族語,展現語言教育的彈性與多元。
自計畫啟動以來,直播共學模式獲得師生廣泛迴響。
目前已開設包括阿美語、泰雅語、布農語、排灣語、魯凱語、賽德克語等二十多種族語。
讓偏鄉與離島的孩子也能與族語老師即時互動學習,不再受限於地域與師資條件。
國教署特別強調,開班原則以學生的選習意願為核心,即使是相對冷門的語別或人數較少的班級。
只要有需求,便會為學生開課,讓每一份對族語的熱愛都能被珍惜。
許多學校更巧妙地將族語課程與在地文化相融合,創造充滿溫度與創意的學習體驗。
像臺東建和國小在馬蘭阿美語課程中,老師藉由歲時祭儀帶領學生認識傳統服飾,並親身學習部落舞蹈,讓語言與文化在舞步間自然交融。
新竹縣新湖國小則在排灣語課程中,於端午節以直播方式介紹原住民傳統美食「Cinavu」。
引導學生從料理過程中認識部落農作與飲食文化,讓族語學習走出課本、深入日常。
學生的回饋也充滿真情:「透過學習族語,我更了解自己的族群歷史,也能與長輩自在交談,情感更緊密。」
授課老師也深有感觸地表示:「直播共學讓語言教學更具延續性,對即將流失的語言來說,是一份珍貴的守護。」
未來,國教署將持續推廣族語直播課程,鼓勵學校依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提供適切資源,攜手守護原住民族語與文化。
讓多元語言在校園中不斷萌芽、茁壯,為世代傳承寫下美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