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孩子的學習馬達,屏東萬巒國中余畇緗主任,用熱情點亮學生的學習動機
發布日期:8/1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只要孩子覺得學習有趣,並擁有一次成功的經驗,他們的學習馬達就會啟動!」——這是屏東縣萬巒國中教務主任 余畇緗 堅信的教育信念。
從醫事技術到教育路上的轉折
余畇緗原本考取長庚大學醫事技術系,但僅就讀兩個月便決定重考,在父母支持下轉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
她笑說,這個選擇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走上教育的道路。
回憶大學時光,她印象最深的是同學們總能將課程變得有趣:以戲劇、創意展示或腦力激盪的方式,讓學習充滿歡笑與動力。
這段「玩中學」的經驗,成為她日後獨特教學風格的養分。
創造學習動機 讓孩子愛上學習
「動機是學習的關鍵,有了動機,孩子即使聽不懂,也會自己找答案。」因此,在課堂上,余主任非常注重氛圍營造。
她不會直接要學生打開課本,而是先和孩子聊聊天,讓他們心情放鬆,再自然地引導進入課程。
然而,萬巒國中面臨著社區人口老化與學生數減少的挑戰,全校三分之一學生需要高關懷。
面對孩子覺得「上學無用」的無力感,她選擇以更多心力來喚回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元課程設計 吸引孩子回到校園
為了讓學生願意走進教室,余畇緗與同事們設計了豐富的實作課程。
像是美容、美髮等技能課,並與學生協商上課天數,讓學習不再只是「坐在課桌前」。
她花費大量時間與校方溝通,只為給孩子更多元的選擇與學習成就感。
「只要他們曾經有過一次學習成功的經驗,就會想再挑戰下一次。」她說,老師的責任就是那個「啟動引擎」的人。
生物課也能充滿驚喜
作為生物老師,余主任的課堂絕不僅限於課本。
講解消化系統時,她會親自到屠宰場買回豬或雞的完整器官,整理後帶到教室,讓學生「看得見、摸得到」。
這種具體的體驗式學習,大大提升了孩子的理解與興趣。
她也善用「問題引導教學」。
學生的問題往往透露出既有的知識基礎與錯誤觀念。
她則透過追問,引導孩子深入思考、逐步找到答案,進而養成 系統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保持熱情的祕訣
當外界感嘆「現在國中生很難教」時,余畇緗卻笑著搖頭:「學生很有趣啊!只要你願意和他們互動,他們其實很可愛。」即使教育現場充滿挑戰,她從不感到倦怠。
「可能我就是喜歡解決問題的感覺吧!」她笑說,正是這種如同「解謎成功」的成就感。
讓她在教育路上堅持超過20年,始終保持初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