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跨域創新,從創意到寫歌——教育部與臺師大攜手臺灣音樂館再辦專業教師工作坊
發布日期:9/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培育具跨域與國際競爭力的音樂專業人才。
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素養導向音樂專才教材研發與師資精進暨跨域競爭力培育計畫」。
該計畫自111年推動以來,不僅完成23單元、超過180篇教材研發。
並已舉辦全國音樂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21場,持續協助高中與國中音樂專才課程深化與實踐。
今年9月13日(星期六),計畫團隊將再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合作。
於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與臺音館推出「從創意到寫歌」工作坊。
透過在地音樂文化與創作實作,培養教師與學生具跨域展演與創新能力。
跨域合作的延續與深化
今年3月首次辦理的「音樂的未來視角—跨領域展演與合作」工作坊。
結合臺灣音樂典藏、專業劇場空間與實作體驗,獲得教師熱烈迴響。
臺灣音樂館館主任賴世哲指出,臺音館長期投入音樂典藏、研究與推廣。
此次與教育部及師大跨域合作,能協助教師認識並應用本土音樂資源。
轉化成課程教材,進一步讓學生更廣泛接觸臺灣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
工作坊特色與內容安排
本次「從創意到寫歌」活動為期2天2場次,規劃內容涵蓋:
- 上午導覽|「原音如此流行」
由臺音館策劃,帶領教師認識館藏資源,體驗在地元素如何融入教學。
- 專題演講|「部落大歌星」
由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黃國超教授主講,分享1960至1980年代臺灣原住民流行音樂的發展與產製脈絡。
- 下午工作坊|「寫歌」實作
邀請 SONY MUSIC PUBLISHING 專屬詞曲作者蔡伯南,以及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林均憲。
共同帶領教師從歌詞、語韻、旋律與和聲設計出發,實際體驗歌曲創作與演唱過程。
此外,計畫主持人師大音樂學系趙菁文副教授與明日和合製作所張剛華導演。
也將分享如何透過劇場元素如舞臺站位、燈光效果,引導教師體驗空間處理與敘事氛圍的差異。
教師的迴響
曾參與3月場次的南崁高中音樂班曾雯綾老師表示:「導師們的調整讓作品展現出意想不到的驚喜,令人驚豔!」。
南門國中音樂班高瑀婕老師則分享:「透過文本、音樂、技術與感官的結合,學生未來的展演將有更多可能性與樣貌。」
結論
教育部表示,此次工作坊不僅是音樂教育的專業培訓,更是跨域融合的實踐平台。
從臺灣音樂典藏到創作實作,計畫團隊結合各界師資,讓教師們能夠啟發學生的多元感知,並將音樂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
透過這些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未來將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與創新能力的音樂人才。
歡迎有興趣的教師一同參與!相關聯繫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