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公民素養結合情緒覺察,打造友善校園自殺防治新力量
發布日期:9/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為推動以學校為本位的自殺防治策略。
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政治大學辦理「推廣引導學生情緒覺察策略」及「發展以學校為本位之自殺防治精進策略」計畫。
並攜手社團法人台灣放伴教育協會,於 114 年舉辦 「數位公民素養 × 情緒覺察」教案設計工作坊。
透過此計畫,協助教師引導學生在數位環境中更敏銳地覺察自我情緒,培養心理韌性與因應能力。
百位教師齊聚培訓 兩階段課程深化專業
本次工作坊吸引超過百位教師參與,於 臺北、新竹、臺中、高雄 及 線上 同步舉辦,採取少人數、高品質的 兩階段培訓:
- 第一階段(8 月):課程以主題認識與教案設計為核心,並要求教師將設計好的課程於校內或班級實施至少一堂課。
- 第二階段(11 月):舉辦回流工作坊,邀請教師跨校進行經驗分享與成果交流。
進一步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網絡,展現教師共學與跨專業合作的力量。
聚焦數位環境議題 培養心理健康守門人
課程設計聚焦青少年在數位時代最常面臨的挑戰,包括 仇恨言論、數位溝通壓力,以及「身心調適假」相關議題。
工作坊同時強調將 社會情緒學習(SEL) 與 自殺防治理念 融入教案,讓教師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護者。
麗山國中邱老師分享心得時表示:「這套課程非常符合學生需求,也讓我更清楚如何帶領學生面對數位環境中的挑戰。我很期待能與放伴協會持續交流討論。」
預防勝於治療 共築安心校園
國教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心理健康促進與校園初級預防工作。
並鼓勵學校運用創新教案,將數位公民素養與情緒教育結合,強化教師專業研習與實務應用。
國教署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是推動校園心理健康的核心理念。
期待透過教師專業成長與跨校合作,讓校園成為青少年 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的友善環境,共同守護每一位孩子的心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