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生活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十週年回顧與展望,2025國際研討會聚焦水下文資之跨域治理

    發布日期:7/27/2025

    A- A A+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適逢《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滿十週年。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本(114)年7月23日至24日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辦「2025年水下文化資產國際研討會-保存與永續人類共同記憶」。

    此次研討會匯聚荷蘭、西班牙、美國、澳洲、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的專家學者。

    吸引近百位與會者,展現國海院、文資局與國內外學術界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議題上的合作能量。

    23日開幕由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與國海院院長陳璋玲致詞。

    文資局局長陳濟民回顧自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布施行後這十年的保存成果,包括已有八艘沈船列冊管理。

    他期望未來能從國際視野、政策與實務面來提升民眾水下文資的認識。

    國海院院長陳璋玲全程以台語致詞,象徵水下文化資產與地方的連結。

    她指出臺灣這十年在水下文資的調查、保存及教育推廣上已累積豐富經驗,國海院與文資局共同見證了這些進展。

    她期許透過本次會議六大主題—「海洋空間規劃」、「氣候變遷」、「保護區管理」到「公眾參與」。

    「考古發掘與現地保存」、「岸際調查技術」來促進跨域對話,並分享國海院如何將水下技術應用於水下文資研究,以增加臺灣在國際水下文資領域的能見度。

    中研院臧振華院士則從法制、調查、監測及國際合作的現況來剖析臺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現狀與問題,強調制度整合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首日其他議題還涵蓋海洋空間規劃及氣候變遷與水下文資的連結。

    海委會視察吳培福指出海委會近年積極推動「海洋空間規劃法」,期能將水下文資納入海洋空間規劃。

    並提出水下文資不僅是受保護的客體,更可能是可用於保障安全與藍色經濟的政策工具。

    海洋大學曾于恒教授則分享近2年受國海院委託的研究案,該研究分析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對水下文資的威脅。

    並提出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以因應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

    曾在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國家海洋保護區辦公室擔任海事考古學家的Tilburg指出。

    將水下文資納入海洋空間規劃時必須不受個別遺址報告和目標物盤查的限制。

    而是以「海洋文化景觀」(Maritime Cultural Heritage, MCLs)的架構來延伸到生態系層級,甚至將不同利害關係人、文化差異與無形的水下文資知識納入考量。

    來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的Meyer-Kaiser則倡議「海事遺產生態學」(Maritime Heritage Ecology),她指出相對於暗礁。

    沈船實際上是可以吸引較多海洋生物棲息的「準島嶼」。

    代表NOAA參與UNESCO撰寫「2001年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評估報告」的Varmer分享美國如何以「海洋庇護區法」(Marine Sanctuaries Law)來保護水下文資。

    並指出自然遺產也可以是文化資產。來自荷蘭的考古官Bartels則分享荷蘭半個世紀以來對Texel Island的水下文化資產的治理經驗,包括威脅的來源與解方。

    國海院助理研究員傅瓊慧則分享如何應用水下技術與模式建立發展出「現地保存水下文化資產監測規範草案」,以落實水下文資保存法中關於「現地保存」與「現地監測」之精神。

    今(24)日與會專家學者分享公眾參與案例,探討公民科學與多媒體技術如何提升社會大眾對水下文化資產的認識與關注。

    來自澳洲氣候變遷、能源、環境與水資源部Viduka 博士分享科學潛水員蒐集資料計畫(GIRT)如何將潛水員納入水下文資的調查與保護過程,以提升水下文資的公眾參與。

    來自沖繩縣教育廳的Katagiri則介紹沖繩縣如何透過專業潛水課程來提升「屋良部沖海底遺跡」的公眾參與與保存意識。

    下午的壓軸圓桌論壇由陳璋玲院長與文資局副局長林尚瑛共同主持,國內外專家針對法制強化、科技整合、公眾參與及國際合作提出建言,凝聚未來發展共識。

    國海院強調,水下文化資產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珍貴遺產,其保存需結合科技、制度與社會參與,透過跨域協作實現永續發展。

    未來國海院與文資局將持續推動國際交流與技術共享,強化臺灣在亞太地區水下文化資產保護的角色,為後世留下豐富的文化與教育資源。

     

     

    相關新聞

    餐桌蔬果、鐵窗花、夜市美食都是藝術靈感!高雄兒美館新展《生活藏寶圖》引領孩童發掘日常寶藏

    餐桌蔬果、鐵窗花、夜市美食都是藝術靈感!高雄兒美館新展《生活藏寶圖》引領孩童發掘日常寶藏

    高雄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兒美館)推出全新藝術教育展《生活藏寶圖》,集結13 位臺灣藝術家。透過繪畫、雕塑、複合媒材等多元 ...

    10/26/2025

    高美館新展《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感知南方熱帶的色彩呼吸

    高美館新展《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感知南方熱帶的色彩呼吸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全新展覽《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即日起至2026年01 月25 日於高美館201至203展覽室 ...

    10/26/2025

    恆春半島唱響世界!「2025半島世界歌謠祭」多國音樂交織共鳴,傳承民謠新風貌

    恆春半島唱響世界!「2025半島世界歌謠祭」多國音樂交織共鳴,傳承民謠新風貌

    在星光閃耀的恆春西門廣場,「2025半島世界歌謠祭」的重頭戲熱情登場!金曲歌手戴曉君與民謠傳藝師、小朋友共同開場,融合恆 ...

    10/25/2025

    展現原鄉的深情記憶,涼山部落90週年記憶展溫馨登場

    展現原鄉的深情記憶,涼山部落90週年記憶展溫馨登場

    為讓珍貴的原鄉文化得以傳承,並延續族群間的歷史記憶,屏東縣政府特別舉辦「樹起涼憶──涼山部落90週年遷移記憶展」。

    10/25/2025

    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開幕慶,一連六週藝文饗宴10/17起啟售

    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開幕慶,一連六週藝文饗宴10/17起啟售

    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將於11月15日啟用,屏東縣政府推出為期六週的開幕系列節目。從11月22日至12月27日接力登場,橫跨 ...

    10/15/2025

    書香與創意共舞!屏東書院園區K書中心附屬空間招商啟動,邀業者打造文化新據點

    書香與創意共舞!屏東書院園區K書中心附屬空間招商啟動,邀業者打造文化新據點

    為延續屏東書院園區整修後的文化能量與空間再利用價值。
    屏東縣政府自10月15日至10月25日啟動「屏東書院園區K書中心 ...

    10/15/2025

    畢契科夫&趙成珍&捷克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大師與鋼琴新星聯袂百年樂團,10/16(四)衛武營共演法式靈動與俄式磅礴

    畢契科夫&趙成珍&捷克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大師與鋼琴新星聯袂百年樂團,10/16(四)衛武營共演法式靈動與俄式磅礴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再現新聲,歐洲指揮巨擘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率領其擔任音樂總監的「捷克之 ...

    10/13/2025

    衛武營七週年盛典開跑!「Lucky Seven」Open House歡樂登場,APUJAN詹朴打造全新制服華麗亮相
    「2025半島世界歌謠祭」熱情開唱!恆春西門廣場化身世界音樂大舞臺,戴曉君領軍國際音樂人共譜民謠新篇章
    成團十年、載譽歸臺! 國際級編舞家布拉瑞揚組織「排灣族夢幻隊」 攜手金曲天后阿爆、藝術家磊勒丹,雙十連假衛武營重磅再現《我・我們》第一部曲

    成團十年、載譽歸臺! 國際級編舞家布拉瑞揚組織「排灣族夢幻隊」 攜手金曲天后阿爆、藝術家磊勒丹,雙十連假衛武營重磅再現《我・我們》第一部曲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雙十連假,獻上僅有兩場、顛覆想像的感官派對!成團十年、甫獲文化部「臺灣品牌團隊」殊榮並首度完成 ...

    1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