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石虎的新家物語!臺北市立動物園迎來「捲心餅」、「平平」、「阿給」化身保育大使守護臺灣原生之美
發布日期:11/8/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臺灣動物區迎來三位新成員——石虎「捲心餅」、「平平」與「阿給」。牠們都是透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由於評估後不適合野放,轉而在動物園中展開新生活,成為推動石虎域外保育的重要力量。三隻石虎各自擁有不同的生命故事,帶著人與自然共存的啟示,邀請大家一起用心觀察、用靜聽見牠們的故事。
■ 「捲心餅」:歷經傷痛的勇敢旅人
2024年出生的雄性石虎「捲心餅」,是園內石虎「春捲」的後代。年幼時牠與手足「捲心麵」一同前往南投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接受野放訓練,原本準備重返山林懷抱。不幸的是,「捲心餅」在野外誤中陷阱受傷,雖然及時獲救,卻因傷勢嚴重必須截除左前肢,失去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
如今牠成為臺北市立動物園的「保育大使」,以自身經歷提醒人們:棲地破碎化與陷阱威脅仍是石虎生存的重要挑戰。
■ 「平平」與「阿給」:各自的際遇,同樣的堅強
石虎「平平」的故事令人心疼。牠在臺中市太平區誤中獸鋏受傷,最終也不得不截肢,從此留在動物園中生活。牠的存在提醒著人們野外陷阱對野生動物的殘酷影響。
而「阿給」則在新北淡水被發現,屬於非石虎分布區,研判曾遭非法飼養。失去對野外環境的警覺性後,牠也無法再回歸山林。三隻石虎的經歷雖各不相同,卻共同揭示出棲地流失、路殺與人為干擾的嚴重性,也呼籲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共處的方式。
■ 安靜的陪伴:尊重是最美的觀察
「捲心餅」雖已適應新環境,但依舊保有野性的謹慎與警覺。牠習慣隱身於草叢或岩石後方,悄悄觀察周遭。動物園提醒,若想見到石虎的真實模樣,最好的方式是——放慢腳步、降低音量,讓牠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自在現身。只要多一份耐心與尊重,就能感受到牠們平靜而堅毅的生命力。
■ 保育意義:從故事開始,為石虎守護未來
石虎是臺灣珍貴的原生中型貓科動物,近年因棲地消失、路殺、陷阱與流浪動物威脅而族群急遽減少。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農業部林保署持續合作,透過救傷、收容與教育推廣,建立「域外保育族群」,讓更多民眾了解石虎保育的重要性。
這三隻石虎不只是園區的新居民,更是保育教育的代言者。牠們的存在提醒我們:每一個善意的行動——少設陷阱、不棄養動物、維護自然環境——都能為石虎的未來增添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