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廁所大改造!國教署推動美化計畫,設計力翻轉學習日常
發布日期:10/1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讓校園環境更舒適、更友善,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年起推動 「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老舊廁所修繕美化計畫」。
不僅解決過去廁所漏水、昏暗與異味等問題,更進一步將設計美學、性別友善與公共意識教育融入其中。
老舊廁所逐漸轉型為明亮、清新又具教育意義的學習場域,讓師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感教育的力量。
設計力介入 翻轉校園廁所新風貌
國教署指出,本計畫的核心不只是硬體改善,而是透過 「設計+教育」 的結合。
打造明亮通風的環境,並將「參與式設計」引入校園。
師生與專家一同討論空間規劃,讓使用者成為設計的共同創作者。
這不僅讓廁所更貼近需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與公德心。
興大附中亮點案例 學生參與共創友善空間
在113年執行計畫的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學校引導師生投入設計過程,讓新廁所更符合實際需求。
學生們更自主提出 「性別友善廁所」 的設計構想,打破生理性別的框架,讓所有人都能自在、舒適地使用,展現出計畫的核心精神。
這些成果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也讓學生更願意珍惜、維護公共設施。
深化合作 設計研究院與國教署攜手並進
台灣設計研究院日前前往興大附中參訪,並與國教署進行交流分享,雙方針對廁所改造的經驗與未來合作展開深入探討。
未來將持續推廣成功案例,將設計思維帶入更多學校,提升全國校園公共空間品質,讓「美感教育」與「日常生活」真正緊密結合。
廁所改造不只是修繕 更是美學教育的契機
國教署強調,校園廁所的改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推動校園美學教育的重要一步。
未來將持續透過專業輔導團隊,協助學校優化設計與管理,並建立系統性推廣模式。
讓全台校園都能享有兼具功能、美感與友善精神的日常空間。
這場「廁所革命」不只是改變環境,更是在日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與公共意識,為臺灣校園美學教育開啟新的篇章。